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九秩大医的博爱与奉献

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-11-16
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

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

沈 建 华 在 线



栏目主编:李建丽

责任编辑:张亦怡


中华人物志(当代卷)01




一个九秩大医的博爱与奉献

——中国中医科学院

夏玉清教授电热针疗纪闻



北京 / 沈建华





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?人的存在价值及其实现,究竟怎样才更有意义?中国电热针疗首创者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夏玉清教授,用这样的人生作出了回答——



一个争分夺秒延长人生的九秩老人

读者朋友,你能想像一位90岁老人工作与生活的作息时间安排吗?当你了解到这份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作息时间表,你能不被深深感动吗——

早上5至5点半起床,洗漱,早餐,6半左右即到班,给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患者,一个一个地亲自扎针。医院八点上班,患者再补挂号。
12点半前,赶到下一个医院,开始又一个大半天的面诊和电热针疗,晚上常常要延迟到六七点,甚至七八点才能下班。三个医院,她轮番赶诊。
问她为什么赶得这么急,这么累?她说:“患者们都不容易啊,有些大老远从外地赶来,多扎一个好一个,能救治更多患者,就不觉累了。
为了能诊治更多患者,她十二点半到又一个医院后,先给等着的一批患者亲手一个个扎上一遍针后,才开始吃饭。筷子一放,又开始面诊或扎针。
医护人员介绍,她上班后,就不喝水,不上厕所了。因为每个患者一次就要扎上几十针,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仰、卧两面,一天下来,有100多人次。
2016年11月,她繁忙中摔跤,右腿脚粉碎性骨折,四处伤损,钉了三块钢板,14个钢钉。她卧床三个月,心系患者,忍痛下地强化锻炼,提前上班。

仍然是每天10个小时左右的工作量,还都要站着弯腰扎针。时间长了,右站痛,脚面黑但她没有休息半个工作日,宁可自己累得回家扎针。

她和团队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巧用时间:她这边在扎针,医护人员就提前或紧跟着做好准备或后续工作;在患者扎针后的30分钟里,她面诊新老患者。

患者第一,为患者所急,已经成为夏老团队精神。她的助手和医护人员,一个个都是争分夺秒,脚下生风。日日如此,年年如此,团队无人有怨言

几十年来,她治愈了难以计数的疑难杂症患者,从16岁到90岁,计算工作时间,她早已过了百岁。她的人生路上,镌刻下无私奉献的熣灿脚印




夏玉清教授(左)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迎“七一”表彰大会上受奖


一个战火中走来的精益求精的人
夏玉清教授,中国科学院名老中医,中国电热针灸学科带头人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历经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乃至“文革”风雨,改革开放至今。

她主持开办了中医科学院全国第一家针灸学院,后来又开创了电热针疗法,她的一生,就是不断学习,不断创新,精益求精,服务人民的奋斗史。

“十六岁,我就上了手术台主刀,辽沈战役下来的一个战士,膝盖被打穿,辗转来到野战医院。我们一个人要管100个伤员,每天至少做四五台手术。”

之后的东北军政大学学习,抗战历史、长征故事都令她深深铭记。1947年12月至1949年2月,组织上又送她至医学院深造外科专业。毕业后留下。

“抗美援朝,我上了前线,敌人的飞机飞得很低,可以看见飞行员脸上的表情,一颗子弹从我胸前擦过,把贴身的棉袄划出长长焦痕。”她毫不畏惧。

建国初期战火频频,缺少药品,毛主席说,能不能提倡用中医药进行治疗?卫生部从每个省选一人来学习针灸疗法,刚回国的夏玉清便结缘中医针灸。

1952年10月,夏玉清来到北京,成为了中央卫生部针灸实验所(现中国中医科学院)第一批学员。学习认真,考试成绩好,她要接到新的重任。

6个月后,卫生部组织了一个中央民族卫生工作大队,到藏区服务。当地病号众多,一来就是满山满谷,重病号多,她不惧,挽起袖子,亲身上阵。

少数民族地区的病人没经过太多的医疗,针灸效果立竿见影。夏玉清不满足,在积累了许多成功病例和经验的同时,她深入研究,自身体验,功夫日深。

从上世纪五十年,到八十年代,她历经了大学深造、“文革改造”,她抓住一切机会,拜访、名老中医,虚心学习,继承和集成医技,她又功深一层。  

1980年3月,建立电热针疗团队,开展研究和实践。传统针灸中,火针的治疗效果非常好。但即使是手法再精湛的专家,做成功一个也很花时费劲。

夏玉清教授尝试通过现代技术让火针可控,她请教了很多电学专家、玉器专家,做了不少实验,创出独特的“电热针”新型疗法,为针灸现代化开先河。

1983年电热针正式进入临床,先治疗的是皮肤肿瘤,用电热针在肌底部进行扎针,使瘤体达到45度瘤体萎缩脱落。比普通毫针,提高功效2至3倍。

电热针的疗效突出,但程序却较为繁琐。把电热针扎上后,还要一个一个穴位地送电。温度每个人都不同,要对病人了如指掌,及时调节,力求佳效。

这也是夏老对每个患者都要亲临亲扎的一个主要原因。她说:“电热针需要聚精会神地观察病人,现在很多医生只求快,这就是一个医德的问题。”

“做电热针的医生,真的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,心心念念都是把疾病看好,而不是一切向钱看。”她常常这样告诫徒弟,自己更是以身作则。




夏玉清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


一个感动无数患者的有益于人民的人


夏玉清教授的医德仁术,究竟救治了多少患者,解脱了多少家庭的困厄,大半个世纪以来难以计数。记者获得这个采访线索,还得感谢京郊的宋氏兄妹。
一个多月前,他们兄妹分别发来信息,打来电话,迫不及待的希望记者能来夏老这边采访和体验。他们说:“九十岁的人哪,还一心为患者拼命干!”
夏老诊治的大多是疑难重症,宋氏妹妹亦然,已近晚期,中西医疗法用过不少收效甚微,身子疼痛难忍,在夏老处电热针疗月余,症状明显缓解向好。
她说,我们这种患者,常常是跑医院次数多,得到冷冰冰的回答多,心灰意冷也多。在夏老这儿,不管多大病,她都给你一个很亲切暖心的感觉。
北京丰台区李某,2019年6月确诊肺腺癌晚期,又脑转移和骨转移无法手术。2020年4月接受夏老电热针治疗,显效。她感激:“夏老太好了!”
她说了桩小事儿:“我跟夏老说,我有些咳嗽。她下楼,从她自己的更衣柜里,拿出一小瓶含片,我含了两片儿,当场和后来就少咳嗽、不咳嗽了。”
王某,女,27岁,被诊断为败血症,后来京做胆囊切除,又诊断为粘液瘤胆囊癌。5月23日接受夏老电热针治疗180次康复。      

她饮食睡眠都恢复正常,自觉体力、精神大有改善,能参加各种活动,精力充沛,愿意而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。她说:“夏老给了我新生!”

夏玉清教授的医德仁术,也让身边的医护人员深为感动和敬服。她的深厚的中西医结合功底,独特的疗法,神奇的功效,使得一些世界性疑难重症得解。

望京医院有个护士得了红斑狼疮,每半年都要发烧住院,毕业分到医院后多年没能转正。夏老给她扎针吃中药,病症渐好,三年来,一天没有休假。

还有一个护士得了运动神经元性疾病,到西医院被判了死刑,说只有三年活头了,两口子一商量,护士对丈夫说干脆离婚吧,省得影响你。

夏老给这个护士治疗后,到现在15年了,还好好的。“治病救人就是我最大的乐趣!”她还经常带着10来个外国学生,教他们怎么为医,怎么为人。

夏玉清教授为患者面诊(左右滑动看图片)

夏玉清教授为患者扎针(左右滑动看图片)



有人问: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?夏老说,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着想,才是个好医生;普通百姓越病越穷,要救人,要疗效,不是光收费要钱!”
她退休后,有多家医院以每次专家挂号费五百至一千元聘她去,她坚辞不去。她立了个规矩:她的专家挂号费不得超过一百元。
90岁高龄,还面色红润,神态蔼然,一头髻发,几无白丝,容若六旬左右之人,一天10小时左右的坐诊扎针,舍不得一分钟闲时。
问她有什么长寿之道,她笑笑说:“除了科学膳食,有规律的作息,就是心情好!多治一人多宽心,多做工作多快乐!”
离开老人许久,心仍慨然:人不能因自己的存在让别人痛苦,要因自己的活着让更多人痛快!70余年,夏老减少了多少人的痛苦,带来多少人的痛快?
想到伟人也是评价一个医生的话:“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”
人,只有像这样活着,才更有价值,更有意义,更有益于人民!
90岁的夏玉清教授,就是这样的人,就是这样一位有益于人民,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人!

《人民作家》公告(点击标题查看)

1、关于开通《人民作家》作者个人文化名片系统的公告

2、《人民作家》第一批会员名单

3、《人民作家》第二批会员名单






特别推荐

(点击标题阅读)


1、为什么说“从小一观,到老一半”?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!

2、

3、

4、

5、

6、

7、

8、


作者简介

文/沈建华

沈建华,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毕业,高级记者。先后担任《盐城晚报》常务副总编、农民日报社首席记者、江苏记者站站长、农民日报社编委、江苏省农业品牌协会会长;先后受聘为南京农业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、特约研究员。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来,先后采发万余篇新闻报道,其中万字以上深度报道60多篇,获得中央和省、部主要领导、分管领导多次批示。2007年在中央媒体中,首倡设立“中国农民节”,策划、采写和组织30多篇报道及多项活动,先后获得中央、国务院、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批示;2009年,在全球首提“设计农业”新理念,2010年《农民日报》一版头条以《走进设计农业新时代为题,发表长篇通讯向全国推介,《人民日报》等十多家央媒跟进报道,全国多省市推广。出版和即将出版《中国三农“陀螺论”》《中国设计农业论》和《中国新闻象限论》。2009年,中宣部、中央外宣办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、国家广电总局、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国家五部委授予“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”称号。

诵/姜林杉

姜林杉(本名:姜虹) ,“学习强国”全国播音朗诵专家团成员,中国播音主持“金话筒”奖、中国新闻奖一等奖、江苏省“四名人才”“名主持人”获得者,江苏省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主任、江苏省语艺委常务副主任、省播音主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、省播音主持政府奖评委会成员、播音指导、普通话测试员、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语言表演考级考官、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客座教授、心理咨询师,“全国优秀作文选”“小学语文课文”“美德少年”等平台刊物示范朗读者,著有《口才与朗诵——综合训练手册》(启蒙篇、基础篇共6册,针对幼儿和中小学生)《口才与朗诵——综合训练汇编》(针对艺考生、师范生、教师和成人爱好者)《青少年普通话基础实践手册》等,课程“跟姜林杉一起练【普通话】【表达技巧】和各年龄段《口才与朗诵》系列”等,喜马拉雅美音优话读书会发起人。




每周一期  周二发布


本期目录



沈建华在线

一个九秩大医的博爱与奉献(北京|沈建华)

邹秉南在线

大东河赋(江苏|邹秉南)

李燕巧在线

成长写意之:你的心疼(北京|李燕巧)

王喜根在线

江南老行当之:卖绒花(江苏|王喜根)

黄锦秋在线

爱在柳州之:情不自禁(广西|黄锦秋)

少君在线

“人生自白”之:半个上海人(美国|少君)

往期目录(点击标题阅读)



邹秉南在线

闫家河赋(江苏|邹秉南)

李燕巧在线

成长写意之:没有“温度”的文字(北京|李燕巧)

王喜根在线

江南老行当之:看西洋镜(江苏|王喜根)

黄锦秋在线

爱在柳州之:抉择(广西|黄锦秋)

少君在线

“人生自白”之:安徽姑娘(美国|少君)


名家在线稿约

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,只要您有一定数量、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,您在这里就是名家!一般文学作品也可,尤其欢迎中篇、长篇小说。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,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;读者反响较好、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“《人民作家》文学奖”的角逐。

本刊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 联系方式:18861952100(微信)文稿统筹:13770247051(微信)

投稿信箱:renminzuojia@163.com

感谢您的阅读,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,在文章后点“在看”和留言,以示鼓励!

欲了解《人民作家》详细资讯,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,从下方菜单中查询。

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。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